來了兩次書店才把這本書帶回去
不知為什麼對這種稍微帶點沉重的書,會有想讀它的感覺
聽說人這麼辛苦活著是爲了什麼,不就爲了一口飯吃嗎 ?
越簡單越單純, 也愈能體會出生命的價值
我想...美好的人生貴在細節 , 人總是願望越多越高 , 似乎很不滿現況 , 這樣的人生快樂嗎 ?
別忘了人生不是建築在未來理想中,"現在"也人生的一部分
"當下"在思考時是否有注意到手上的水杯、倚靠的桌椅、 地上的葉子
這麼多的細節,可曾經注意到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,細細品嘗生命的美好
這種一眼就看穿的形貌,是用身體去感覺這一切細節之處,就是活著的動力
同時怎麼看待死亡和死亡的過程
不知為什麼對這種稍微帶點沉重的書,會有想讀它的感覺
聽說人這麼辛苦活著是爲了什麼,不就爲了一口飯吃嗎 ?
越簡單越單純, 也愈能體會出生命的價值
我想...美好的人生貴在細節 , 人總是願望越多越高 , 似乎很不滿現況 , 這樣的人生快樂嗎 ?
別忘了人生不是建築在未來理想中,"現在"也人生的一部分
"當下"在思考時是否有注意到手上的水杯、倚靠的桌椅、 地上的葉子
這麼多的細節,可曾經注意到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,細細品嘗生命的美好
這種一眼就看穿的形貌,是用身體去感覺這一切細節之處,就是活著的動力
同時怎麼看待死亡和死亡的過程
生命即將走到盡頭,也許下一秒,還來不及準備也無從準備,如此模糊
但至少可以細心看待自己的人生 過怎樣的生活 愛過誰 受了傷 回到最初 後悔了嗎?
妳能感覺到什麼,得到還是失去?

內容簡介
本書作者和攝影者走訪德國數所臨終關懷醫院﹐和院中的病人、傢屬及醫護人員深談,寫成細膩的文字紀錄。攝影者則分別為每個病人拍攝兩張臉部特寫;一張是即將畫上句點的生命,另一張則是死亡的容顏。從這兩張並列對比的照片,看到面對生命終點的倉皇、滿足或哀傷,也看到死亡的平靜。
這些瀕死者最後的願望是什麼? 希望多活一些時候,希望死亡來得乾脆而溫柔一些,希望死亡不是一切的結束…但至少可以細心看待自己的人生 過怎樣的生活 愛過誰 受了傷 回到最初 後悔了嗎?
妳能感覺到什麼,得到還是失去?

內容簡介
本書作者和攝影者走訪德國數所臨終關懷醫院﹐和院中的病人、傢屬及醫護人員深談,寫成細膩的文字紀錄。攝影者則分別為每個病人拍攝兩張臉部特寫;一張是即將畫上句點的生命,另一張則是死亡的容顏。從這兩張並列對比的照片,看到面對生命終點的倉皇、滿足或哀傷,也看到死亡的平靜。
在臨終關懷醫院,這些願望並非完全不可能實現。
在死亡來臨前「真正的生活」,不但是瀕死者的願望﹐也是以為死亡很遙遠的每個人,珍惜生命最好的方式。
作者簡介貝雅特‧拉蔻塔﹙Beate Lakotta﹚生於1965年,現擔任德國《明鏡》週刊﹙Spiegel﹚科學編輯。攝影師華特‧謝爾斯﹙Walter Schels﹚生於1936年,以人物和動物的性格特質研究而聞名。他們在2003年於《明鏡》週刊所發表的〈死前再活一次〉專題﹐因報導深入而獲頒漢薩–米特獎﹙Hansel-Mieth-Preis﹚,以及聯邦志工福利工作會所頒發的德國社會獎﹙Deutsche Sozialpreis﹚。華特‧謝爾斯的攝影作品並榮獲2004年世界新聞攝影大賽二獎。
圖片與簡介來自 大塊文化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